我市举办基层财政业务骨干培训班
指出西方文化的成果在知识,形成仅知识具有普遍价值,其余价值归诸个人选择而形成的相对主义,而相对主义进一步必然走向虚无主义,故现代社会是价值崩溃的虚无社会,人类前途十分危险。
(2)楚墓中为何没有法家作品?这一点现在还不能肯定说绝对没有,因为上海博物馆还收藏有部分竹简尚末整理公布,还有不少遗失。求己源干孔子,《论语·卫灵公》已明确指出:君子求诸己,小人求诸人。
而孟子把自己与子思紧紧挂钩是因为他为了争取正统,而实际上他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得之于曾子一系的,如他把德治发展为仁政,他把重内在修养向心性学迈出了一大步,他还推崇曾子的反求诸己等等。本文采用李裕民先生之说,除了李先生列举的身分,下葬年代,竹简中反映的某些思想与慎到思想接近外,从学派交流、融会角度看,慎到是由道入法的转关性人物,这一点已为学界公认[《庄子·天下篇》将慎到作为道家来评述,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却将其作为法家来批判,韩非把慎到作为重势的法家,《汉书·艺文志》也将慎到归于法家类。这里立论还是从教化出发的,强调君子教民要深入民心。这是最彻底的儒家态度。如何理解求己?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有一个比喻:仁者如射,射者正己而后发。
西河派因重礼,务外还与法家接近。这里礼乐与刑法并举,同时作为治国教民之策,在儒家学者中是罕见的,但并非没有理论渊源。此二者之首领为亚里士多德与耶稣基督,亦犹东方之有孔子与释迦牟尼也。
他之欲二教合一,是一种面对西方挑战的刺激棗回应。孔子教人尚学,而今中国大多数之人皆不悦学。克己者,诚也,不自欺谓也。据吴宓记载:梅在哈佛大学邀请吴宓到他宿舍,屡次作竟日谈,慷慨流涕,极言我中国文化之可宝贵,历代圣贤、儒者思想之高深,中国旧礼俗、旧制度之优点,今彼胡适等所言所行之可痛恨。
在这个意义上,宗教性就成为一切人和事都应具有的态度和品格,也就体现为人的一种道德属性。从前尚有人执孔子语为护符,近则并此虚伪之言论而亦无之。
[21](P870)他还并引用梁启超在《先秦政治思想史》中的话,说明儒家解决人生问题的思想(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,在有其精神生活,而又确信人类精神生活,不能离却物质生活而独自存在。孔子所学,首重者曰成己,曰成人,曰克己,曰修身,曰尽己。腐学究食汉宋儒者之毒,此等人又食腐学究之毒。但闻其中有完全主张抛弃中国古昔之经籍,而趋向欧西极端卢骚派之作者,如易卜声、土敦堡、萧伯纳之流。
若本有文化,有特定之宗教之民族,其于新教也多为吸收,使于固有宗教立于主位,决不能喧宾夺主。他说不但一人一家,即一国一族之盛衰灭亡,世界文化之进退,都是以道德水准的高低,大多数人的人格水平为枢机的,并试图通过孔子的道德人格来改良世道人心,这是值得肯定的。后世教育不讲,民智日卑而鬼神祸福之说以张。处于西方文化背景之下,他与一般的留学生不同,不是激烈的反对帝制复辟,也不是埋头读外文书,他带了一大批中国古书,而英文程度又不好,不能很好地进入西方社会,却又抱负甚大,自视甚高。
这种道德救国虽过于理想化而难以实现,但不能忽视其正面的价值导向和社会作用。[17](P67)这种自觉的文化担当,乃学衡派的共同之处,只不过程度有不同,自觉不自觉罢了。
西汉诸儒咬文嚼字,牵强附会,务以求合时主心理。孔子教人尚恕,而今中国大多数之人,皆务责人而不克己。
[12]在《孔子之价值及孔教之精义》一文中,他把孔子作为人类人类理想中最高之人物:孔子者理想中最高之人物也。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否是真正反孔反儒的学术界现在看法尚不一致。此吾侪对于全人类之一大责任也。又隆盛之礼节,以著其敬仰之诚心。他说美国人的道德退化已为其本国有心人所公认,彼辈方在大声疾呼,冀醒迷梦。……青年学者,中其说之毒,遂误以反对孔子为革新中国之要图,一若焚经籍,毁孔庙,则中国即可勃然兴起,与列强并驱争先者。
欧化之威权魔力,深印入国人脑中,故凡为西洋货,不问其良否,即可畅销。有在理智之上,而为人所不能知者,是曰天。
盖此等人不通中文,从未研究中籍,见国人皆系腐学究,不足与外国人比,遂以为中学不如西学也。道德之功用,则援引第三级之人至第二级而已。
以余平生耳目闻见所及,实行孔子所言之道德者,寥寥可数,而充满社会国家之人物,所作所为,无往而非大悖于孔教者。(4)西方的苏格拉底的人文道德和佛陀印度的宗教精神,其共同的思想核心是主智的,而东方的中国孔子和西方的基督犹太,其共同的思想核心是主仁的。
特别是一些地方军阀也竟相通过一些可笑的尊孔举动来愚弄人民,如湖南唐生智且有祀孔之举,裸体游行。[6]孔子以人文化世,而不以宗教为务也。如吾国迷信祭祀之俗,在今日已流弊太深。梅光迪说:吾国近年以来,崇拜欧化,智识精神上,已惟欧西之马首是瞻,甘处于被征服地位。
他在《中国文化史·弁言》中认为,古人治六艺,都是治史,因此,儒学即史学[20]。[10](P112)第四,孔教与中国文化建设。
可见,在新文化运动还没有全面展开时,新文化派和学衡派的先驱人物还是有共同语言的,但已见分裂的端倪。具体地说,(1)孔子本身已成为中国文化之中心。
[2]这样,由孝而仁,由人性之培育而达人道之生成,便是改良社会的正道。(6) 主智者明则诚矣,主仁者诚则明矣,是明诚的统一。
他说:吾辈今日之责在昌明真孔教,在昌明孔耶相同之说。其语殆不可以偻举,惟其以此为重,故不暇及于外,而怨天尤人之意,自无自而生。吾国向来之于佛教,近来日本人之于耶稣皆然。[10](P75)宗教、道德,皆教人向上也。
在柳诒徵看来,孔子之道在历史上未曾完全实行的原因主要有二:一是君主专制政治对孔子之道的利用和歪曲,二是科举制度对孔子之道的利用和歪曲。而专奉耶稣之精神,可欲使吾人全弃其旧者,而专奉耶教使之喧宾夺主,岂非作梦乎?且吾最反对礼拜寺与教士,礼拜寺与教士非代表耶教者也。
有在理智之下,而为人所不能尽知者,是曰物。)最为合理,认为,在现代科学昌明的物质状态下,只有应用儒家的思想,才能使吾中国人免蹈近百年来欧美生计组织之覆辙,不至以物质生活问题之纠纷,妨害精神生活之向上。
其次,学衡派成员最直接的现实刺激是右的方面对孔子和儒学的利用、糟贱,这主要是民国以来大小军阀以及地方势力利用孔子,拉大旗作虎皮,掩盖并美化自己的争权夺利,欲行专制统治的政治行动,如恢复孔教,举行祀孔仪式,要求学校尊孔读经,并呼嚣把孔教定为国教,即企图把儒学变成真正的宗教以为其服务,以礼教立国,这自然谈不上对孔子儒学的认真研究和正确理解。但他并没有否认社会事物的发明创造是进化的,而是从宏观上看,政教大纲不能出古代之范围,种族衰弱,时呈扰乱分割之状。
最新留言